線上網路服務如何支配你和我

by iok
發佈日期: 更新日期: 1.3K 人次瀏覽
Internet & You

不論你的居住地,你現在都是「數位共和國」的居民。共和國裡有社群媒體聯邦、電商網購平台聯邦、串流影音媒體聯邦,行動APP聯邦等。對了,還有一個搜索引擎聯邦等。每個聯邦都代表一群線上網路服務。

這些線上網路服務支配著我們的習慣。透過內建的私有演算法,每個人獲得專屬於自己的內容。高度客製化但不透明,而且演算法隨時更新。

網路服務將其演算法視為內部機密,從對外不公開。故無法得知網站服務如何掌握自己的喜好。網站服務常透過第三方廣告投放獲利,廣告內容從傳統的商品宣傳為主,至今五花八門的行銷內容。但使用者常不知出資的廣告商是誰?位於何處?背後目的為何?

線上網路服務的經營模式也從簡單的銀貨兩訖,至今轉變為更多樣化。舉例如下:

  1. 廣告商付費給網站,網站提供免費服務給消費者。
  2. 透過資本市場集資,提供大量補貼優惠給消費者,搶佔市占率與綁定使用者的習慣。
  3. 利用極低的邊際成本效益,將其服務推廣至全世界多個國家經營,讓其經營成本更低,服務價格更有競爭力。
  4. 規模化後,透過被併購出售獲利。

享受著高品質且低廉的線上網路服務時,但我思考著,背後付出的代價會有什麼?

隱私揭露

「隱私」,你的喜好、年齡、所在地或瀏覽歷程,均可被縝密地保留與再利用,透過演算法再將廣告精準地投放。

網站雖有保護消費者資料的義務,但在消費者與網站經營者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,且為常為跨國經營,常無法檢核資料保護之有效性與利用之合理性。

選擇的多樣性降低

選擇一方,助長另一方產生質變。

網站服務不像實體世界有規模限制,邊際成本很低。網站服務若有市場資本的支持,常是贏者全拿或是寡佔市場。最後,消費者在該領域選擇就無法多樣性。

例如,線上叫車平台與計程車的競爭。最後,各地計程車司機為生計紛紛走上街頭抗爭。又或者消費者選擇電商網購,實體店舖生意即受到影響甚至萎縮。可觀察到百貨公司美食街樓層與店舖規劃比從前多,因為飲食體驗是無法被網購取代。

另一則是,因消費者閱聽習慣改變,且價格考量。消費者多選擇線上書店。實體書店因應紛紛朝收費講座、精緻化或多角化體驗等方向轉型。當然,改變不是壞事,但轉型不順利的實體書店,只能苦撐,最後甚至關門倒閉。

閱聽內容支配

雖是市場機制,讓網站服務獲得寡佔或獨佔市場。由於網站服務能決定多數人的閱聽內容,只能期許網站服務經營者是「良善的獨裁者」。所提供的內容除了商業考量外,還能綜合「道德」與「人類普世價值」。提供公允的閱聽內容,不要淪為少數人的打手。

結論

知名自由軟體傳教士理查史托曼(Richard Stallman) 的名言,「Think free as in free speech, not free beer」。使用費用低廉或甚至免費的線上網站服務同時,也要思考其背後的代價,對於各種線上與線下服務,我認為能「自由的選擇」才是最重要的。我不喜歡,就換一個。保持開放與競爭的市場,也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市場。

留言